简介
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主要为:
- 速率:数据率或数据传输率
- 带宽:表示通信链路传输数据的能力
- 吞吐量:表示一段时间内的通过的数据量
- 时延:数据传输从发送到接受的时间间隔
- 时延带宽积:时延*带宽
- 往返时延RTT:数据从发送到确认的时间
- 利用率:信道与网络的利用效率
速率
速率:即数据率或数据传输率或比特率
-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输数据位数的速率。(一位即一个二进制bit位)
速率单位:
速率 | 存储容量 |
---|---|
1kb/s = 1000 b/s | 1kB/s = 1024 B |
1Mb/s = 1000 kb/s = 10^6 b/s | 1MB/s = 1024 kB |
1Gb/s = 1000 Mb/s = 10^6 kb/s = 10^9 b/s | 1GB/s = 1024 MB |
1Tb/s = 1000 Gb/s = 10^6 Mb/s = 10^9 kb/s = 10^12 b/s | 1TB/s = 1024 GB |
注意,速率的单位是每1000倍更换,而存储空间的单位是每1024倍更换,速率单位是b/s,存储单位是B/s。
其中b指的是bite,一个二进制数。 而B指的是Byte,八位二进制数的组合。
带宽
- 原本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HZ)
- 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比特每秒”,b/s,kb/s,Mb/s,Gb/s
带宽大了,并不能改变数据的传输速度,而只是改变了同时能传输的数据量,就相当于高速公路加宽了,能同时跑更多的车,但是不会改变车的速度。
吞吐量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单位b/s,kb/s,Mb/s等。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时延
指数据(报文/分组/比特流)从网络(或链路)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也叫延迟或迟延,单位是s
-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从发送分组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 发送时延 = 数据长度(数据量)/ 信道带宽(发送速率)
-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上传输一段距离所花费的时间,取决于电磁波传播速度和链路长度。
- 排队时延:等待输出/入链路;比如数据到达了路由器,但是不能马上进入路由器
- 处理时延:检错、找出口 也是发生在路由器
- 注意,排队时延、处理时延都发生在路由器
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 = 时延*带宽;
又称为以比特位单位的链路长度,即“某段链路现在有多少比特”;
表示从某一刻开始,发送的数据,在刚到达接收端时,存在于数据链路中的后续已发送的数据量
往返时延RTT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往返传播时延 = 传播时延*2;
接收方从收到数据到向发送方发送数据之间的时间称为末端处理时间
往返时延RTT = 往返传播时延+末端处理时间
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数据越多。
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时间/(有+无)数据通过时间
- 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利用率越大,说明信道中一直有信息在传输,那么后面的数据传输就需要等待前面的数据传输完毕,就会导致时延很大,反而会降低速率。所以利用率和时延需要一个平衡。
- 本文作者: xczll
- 本文链接: https://xczllgit.github.io/2020/03/20/computerscience/2020-03-20-networkIndexOfPerformance/
-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MIT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